首页 > 教学动态 > 校园动态
上实剑桥动态 | 暑期红色之旅:赣南支教,爱心捐赠
2024-06-30  

在这梅雨纷纷之际,怀揣着红色情怀的上实剑桥学子,满怀热忱地踏上了前往赣南老区的旅途。此次支教之行对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一份爱心的传递,更是一场对个人的心灵洗礼,一次对红色文化的深刻感悟与认识。

6月23日下午的上海南站熙熙攘攘,人流如织。阳光透过站前广场的玻璃屋顶,洒下一片金黄,本次赣南支教队伍由总校长袁光明亲自带队,有家长围在队伍外围,关切地叮嘱孩子注意安全,有的则拿出手机为孩子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家长们明了,孩子们在老师和校长的陪伴下,一定会度过一场充满意义而愉快的旅途。

旅途伊始,袁校长在火车上说道:“各位同学们,中国高铁代表着中国速度,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便捷。高速运行列车,不仅稳步提升社会效率,更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隔阂。当辽阔的中国大地日益繁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高速列车的穿梭往返也成为了时代动力。可我们仍能看见,还有一些老式火车,如K、Z开头的列车徐徐地行驶在山间隧道中,乡村麦浪间。它们并没有在时代这把大筛子下遁形,反而成了中国人永久的精神记忆。走走停停,送上送下,一张张淳朴、友善、喜悦的面孔。如今这些火车多是在偏远地区存在,相邻村落因此紧紧连结。而站台旁的叫卖声,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儿时回忆,这便是中国温度的一大体现。我们的未来,既要中国速度也要中国温度,缺一不可。”

是的,情感是有温度的,生命底色因此而变得不同,情,总能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心,紧紧相连,串起一座满怀赤子之心的人文连廊。

 

当晚袁校长还邀请了全体师生前往餐车用餐,进行了一场愉快的晚餐交流,同学们也对第二天的支教迸发了无尽的憧憬之情。

赣南,这片赤色热土,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历史情怀。当学子们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隽永回响,感受到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在这里,他们将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支教队伍于24日早晨7:47抵达了赣州火车站,乘车前往大余县,9:50来到了支教地点大余县池江中心校,并举行了爱心捐款仪式 

此次爱心捐赠活动,由袁光明校长倡议,源于上实剑桥师生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捐赠仪式在池江中心校举行。大余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张鄂湘,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王启胜,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校长黄晓优,上实剑桥总校长袁光明,学生处陆彬彬老师共同见证了这一感人时刻。仪式上,袁校长代表上实剑桥师生向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捐赠了47288元的善款,用于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助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捐赠仪式上,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袁光明校长也倾情朗诵了陈毅元帅的佳作《梅岭三章》,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的激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袁光明校长表示,大余县池江镇,这是一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热土,是新四军英勇诞生的摇篮。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项英、陈毅、陈丕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毅然投身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们在此度过了长达三年的浴血奋战,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斗志。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池江镇见证了他们从事的伟大革命活动,这些过往不仅书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更铸就了不朽的英雄史诗。池江改编、池江谈判等历史事件,都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激励着后人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如今,池江镇仍保有着那份红色基因,传承着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在这里,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革命的回响。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继续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铸就了这片土地独特的红色印记。

此次选择在大余县池江镇进行支教,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想要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传承和弘扬那些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我们希望和这里的孩子们共同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我们相信,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池江中心小学的师生们也对上实剑桥学子与老师们的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表示,这笔善款将用于购买图书、教学器材等教育物品,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他们也将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将这份善心落实到每一位孩子身上。

此次捐赠活动不仅为支教小学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我们相信,在爱心与善意的滋润下,这些种子将茁壮成长,开出烂漫盛放的教育之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乡村孩子们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