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艺术真的是一门需要谨慎选择的科目。我以前一直不理解很多人对艺术生的刻板印象,他们觉得学艺术的人文化成绩一定很差。一开始试图靠自己的成绩打破这种印象,但在真正学习了艺术这门课之后,发现兼顾文化和艺术原来这么这么难。艺术是一门让我又爱又恨的科目,爱在于我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习一些绘画技巧,为学设计做铺垫,同时艺术本身就是我喜欢的事;但同时,艺术考试实在太消耗时间和脑细胞了,除了课堂时间,还需要大量课后时间来完成考试所需要的作品。

艺术考试不同于别的科目,最终成绩的判定只通过五、六月的几场大考。艺术考试需要提交一到两个完整的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展现从灵感来源到最终成品的完整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了很多很多绘画作品以及一些材料类作品,这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的。更“可恨”的是,完成这大量的准备工作可能仅仅能保证你成绩达标,很难保证你最终取得A或以上的好成绩。更明白的说,不管你最终取得的是A或者C的成绩,你需要做出的努力有可能是一样多的。因此,除了大学硬性要求需要艺术成绩,其余想选择这门课程的同学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做好心理准备。

准备作品集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我们是否适合自己选择的专业的机会。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总是觉得自己知识储备太少,所以很喜欢做各种相关调研,试图了解更多东西。但在得到了很多信息以后,又会在信息筛选、确定主旨的时候陷入纠结。制作过程中我会尝试各种材料,所以在材料的组合和选择上也需要花很多时间。遇到思路卡壳,不知道如何进行的时候,我经常会找各种其他专业的朋友聊聊,得到一些关于项目的别的办法,以及一些新的建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我们将会在大学里反复经历的。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尝试更多的可能性,锻炼自己调研、设计的能力,帮助我们提前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同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总是没有想法,也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整个过程都是在作品集老师的推动下才勉强完成,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希望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这个专业。千万不要因为已经付出了很多金钱和努力,就认为这样读下去算了。因为在未来的三年大学时间里,你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花费在专业的学习上。就算毕业了以后可以选择从事其他专业,但这三年的学习一定会是非常痛苦,甚至可能因为实在不擅长而毕不了业。这样看来,浪费掉一些之前已经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来重新选择一个专业,是比未来越积越多的时间、金钱上的耗费划算很多的。

艺术的学习是自由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像是地球的观察者,尝试用不同的视角来理解事物。我们可以结合各种专业的知识,以及各种表达方式,来寻找自己与这个世界沟通的途径,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与他人、与自然产生共鸣,取得联系。这种表达方法的独特性、私有性令我着迷,仿佛让我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能开辟出一个自己的小天地,那里只有我喜欢的一切,是只属于我的小世界。